星期五, 4月 06, 2007

名人炒房術

中國時報 2007.04.05 

誰在乎城鄉差距?

吳惠林

近 幾年來,城鄉差距、南北失衡不但是全球性議題,也是台灣選戰時的熱點。將中央機關遷往中興新村,將有些部會和國營事業南遷或搬到郊區等不只是街談巷議,有 些已落實為行動。日前阿扁總統在高雄市長選戰時開出「在高雄購屋」,馬英九也打算到南部購屋與南部民眾搏感情。不過,即便真能達到所謂拉近城鄉差距或南北 平衡,其意義何在?水準被拉高地區的民眾真的得以受惠嗎?

我們且由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的一則有關故事看起。據報導,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了表現他與非裔美國人站在一起,二○○○年卸任後,決定把辦公室移到號稱為美國黑人首都的紐約市哈林區,但原本的好意現在似乎招致了反效果。

出身清寒的柯林頓,因為在阿肯色鄉間的貧窮黑人群中長大,對非裔族群有著深刻了解,讓他贏得「美國首位黑人總統」的美稱。

但二○○六年七月中旬,哈林區租屋委員會在一二五街發起抗議活動,數十名原本只需支付低房租的年老黑人房客,因為遭遇房租上漲的壓力,憤怒地群集柯林頓辦公室前。他們認為就是柯林頓搬來哈林區之後,該區的房地產價格乃持續飆漲,讓他們無力負擔。

資 料顯示,二次世界大戰後到九○年代初期的哈林區,長時間處於低房租、高貧窮率的狀況中。但現在,美國經濟成長與對曼哈頓房地產的龐大需求,造成紐約過去被 視為黑人與西語裔保留區的哈林等區房市飆漲。自二○○○年柯林頓卸任以來,哈林區房租幾乎呈倍數成長,六年前,一個房間月租只要八百美元,現在卻要一千四 百美元。

《華盛頓郵報》也指出,二○○一年,哈林區的連棟房子,一戶最貴不超過四十萬美元,現在全部重新裝潢過的,一戶卻要價四百萬,這種價錢甚至還算好的,因為再往南三十條街,差不多條件、但需要大幅翻修的,一戶卻得從五百萬美元起跳。

這 個活生生的例子並非特例,畢竟一個地方由貧瘠到繁榮,代表的是所得的提升、生活水準的上揚,但也標示著物價的上漲,而最明顯的是房地產價格飆升。如果是本 地的地主,若沒在資產價格上揚之前就脫手,那他就可以變成「暴發戶」。不過,即便是這些土地主,由於該地方貧瘠已久、生活困頓怕了,一旦有人願意購買,在 低價格時就會脫手,因而不太可能獲致高利。

當 該地區繁榮之後,大興土木,大筆外來資金源源而來,不但房價飆升,「房租」也相應水漲船高,只有衣履光鮮的中高所得者才租得起,原先的落魄戶當然望屋興 嘆。其實,不必等到該區煥然一新,這些低所得者早在該區前景被看好時就已被掃地出門了。紐約哈林區原本低房租的年老黑人房客的際遇不是很自然嗎?

那麼,追求繁榮難道錯了嗎?問題出在哪裡呢?「突如其來的外力帶動」就是主因。

柯林頓好意與貧困者比鄰而居,但因其身分特殊,立即引來一大票高所得爭先恐後的跟著來,在土地房子的需求突然高增,但供給卻相應不足下,價格的飆漲一點兒都不稀奇。

為何這些有錢、有身分者,以及甚多大投機客會跟柯林頓一起來?因為退休總統不但有被保護人身安全的特權,而且還有知名度的魅力,這些有權有勢以及具有商人鼻的投資,投機客當然蜂擁而來,有的為了安全、有的為了商機,而窮人被排擠,甚至流離失所,不是頂自然的嗎?

想想看,阿扁總統,馬英九南部購屋,會不會造成類似柯林頓事件呢?南部的低所得無產者恐怕是必須有被驅趕至更貧困地方的心裡準備了。

其 實,高鐵站、大百貨公司、大公共工程的興建等,不是也有類似「突發」效果嗎?問題出在,這往往是政府政策肇致的,如果是市場力量,會是漸進發展,讓「因素 價格」逐漸拉平,物價緩升,而低所得者也能逐漸提升所得、漸進調適並提升生活水準的呢。(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要炒房,跟著阿扁和阿九跑準沒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