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27, 2008

誰的榮景,如何面對?

中國時報 A22/時論廣場 2008/04/26

誰的榮景,如何面對?
【劉正威、李明璁】
  並不令人意外,選前彷彿百業蕭條、民不聊生的台灣,選後就開始浮現一片「榮景」。總愛批評民進黨政府「鎖國」、「沒有全球觀點」的媒體,在中國富豪團抵台時,完全不在乎全球經濟信心低迷的國際現實,不斷歡呼喊話:「新政府準備好了!大家要賺錢了!」
  《天下雜誌》在今年初曾製作一個倫敦專題,提及資金、市場和人才的三重開放,使該城市匯聚了跨國菁英,而地產和房市價格也屢創新高,並得以重執世界金融之牛耳。然而,他們所遺漏的故事是:一般倫敦小市民的生活處境,以及去年底榮景逐漸衰退,人們被迫面對的各種難堪。
  倫敦近年的確擁有某種「榮景」,房市漲了五成以上。二○○七年底,一個小家庭公寓至少要四十萬英鎊(約合台幣兩千五百萬元),熱門地段甚至高達八十萬英鎊。倫敦上班族稅後平均年薪約兩萬英鎊。換言之,對一般中產階級來說,不吃不喝也要廿年才能成家。
  根據統計,首次購屋者只占倫敦房市交易的一五%。去年底景氣逆轉讓問題更加惡化,銀行要求首購者須繳付兩成以上的自備款才准予貸款,有些甚至直接拒絕這些小市民的申請。許多媒體和市場專家,直到此時才赫然「發現」:這波所謂榮景所附帶而來的社會不公。
  「榮景」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投機客和經濟移民。炒高倫敦房市的不只是買下天價豪宅的俄國能源商人,金融界裡享有豐厚紅利的跨國商業菁英亦是共犯。他們沒有祖國,錢往哪流,人就跟上;反正各地政府總會熱切歡迎。倫敦泡沫破了,還有杜拜、東亞和南美,何況他們仍可坐領英鎊房租。分配問題與「全球化」的他們無關,照顧無殼蝸牛是地方社福機構的事。
  當然,被吸引來倫敦的不全是菁英過客,也有嚮往落地生根的低技術移民。這之中,有不少人是傾原鄉家族之力在倫敦置產、經營小商店或小餐館;較底層的則在廉價工資中辛苦求生。弔詭的是,本地年輕中產階級會怪罪有錢置產的低技術移民,間接造成房價飆漲而害他們買不起屋;而本地勞工階級,則因差別工資的排擠,失去許多工作 機會。
  榮景固然使錢發熱變燙,但貧富差距卻也因此擴大。越具能力且有意願投資的富人,在金錢捲動的投機遊戲中勝率越高。相對的,中下階層因無法承擔投資損失風險而選擇觀望;其資產在名目上就算沒有縮水,也會在富者越富的過程中變得相對不值錢。如果再遇上能源危機或通貨膨脹的壓力,無異雪上加霜。
  更具體來說,在榮景時,房地產對倫敦富人的確是筆好生意:銀行捧著鈔票讓他們借,連購後出租計畫都有專人協助。但窮人的遭遇恰恰相反:既無資產保證又沒高所得,銀行根本不太願意借錢給他們。據此,金融人士很「體貼」地提供了次級房貸:以較高的利率給那些相對沒有償債保證的首次購屋者貸款。
  這在前幾年尚且可行,但去年底榮景消退時,次級房貸風暴馬上現形:當繳的本金利息現值比買的房屋現值還高時,當事人為何還要繼續繳付房貸?榮景並沒給窮人任何機會─榮景後他們還能保住工作就不錯了;但對富人來說俯拾皆投資標的─榮景有無只代表投資機會的多寡。
  「榮景」,向來是一個極具媚惑(但也因此危險)的政治經濟論述。從英國最近經驗看台灣的現在進行式,至少有三大問題必須審慎思考:這「榮景」到底是實質或浮面上的榮景?對誰來說這真的算是榮景(誰從中得利、而誰卻身受其害)?榮景過後,誰得繼續承擔那幻滅的爛攤子?
  其實,倫敦經驗並不獨特,前述現象都曾在經濟史上重複發生。對照英國的榮景,如果全面開放外資、人才和市場是新政府既定政策,我們沒有理由否定台灣的「榮景」就在不遠處;但同時,我們也一樣沒有藉口否認那些已發生在倫敦、「榮景」附帶的社會問題,不會在台灣發生。
  面對這些媒體與政客不能說的祕密,以及如此傾斜的「榮景」打造,胼手胝足、辛勤度日的小市民們,準備好了嗎?
  (劉正威為英國劍橋大學策略管理博士候選人,李明璁為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

要有這樣的榮景,台灣在對外國人的法令上還得多加開放。會不會如此呢?有可能,但也有可能做不到,因為會危害一些本土大財團的利益。

總統眼界要高過松山

總統眼界要高過松山

總 統當選人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就主張以松山機場做為兩岸直航機場;大選政見亦將松山機場納入七個直航機場之一。台北市政府為配合這項政策,也打算讓原本規 劃直行民生東路的捷運民生汐止線繞個大彎,繞進松山機場後再繞回民生東路。捷運路線捨直取彎,已引起居民和議員的批評;而松山機場做為直航機場的合適性, 更受到嚴長壽先生等很多人的質疑。我們願再提出若干可慮之處,供馬先生及台北市政府重新檢討松山機場直航的政策。

松山機場直航似乎可讓附近居民便利往來兩岸,這種做法外國也有先例。例如,東京成田國際機場離市區甚遠,因此當年華航因中共排擠而不能降落成田機場,只能 降落在較靠近市區的羽田機場,反而得到更好的生意。如今華航雖已改用成田機場,但日本仍規劃一些短程國際航線使用羽田機場以節省時間。

松山機場與桃園機場的關係雖和羽田與成田的關係類似,程度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利用松山機場的必要性並不像羽田機場那麼強烈,受益者的比例也較低。成田 機場到東京市區的車程80分鐘以上,而羽田機場則只需約40分鐘,因此使用羽田機場有明顯的效益。可是國光號巴士由桃園機場到台北車站的時間約50分鐘, 和羽田到東京新宿的時間相當,若機場捷運通車,更可降至30分鐘左右;因而台北並沒有強烈使用松山機場的必要性。

然而就整個大台北都會區來看,只有台北市區200多萬人口明顯比較靠近松山機場。台北縣300多萬人口中,和兩機場距離相差不多或更靠近桃園機場者,似乎 占了多數。桃園和新竹更是以桃園機場較為方便。馬先生在當台北市長時以台北市為思考範圍是很自然的;但當選了總統即應以全民或大台北都會區整體的方便性來 考慮,而注意到以松山機場直航只對少數比例的人較有利的事實。

在獲益者比例不高的情況下,運用松山機場的人數也就可能不夠多,而使其營運難達規模經濟,但出入境管制和行李運送人員設備若較不足,旅客通關時間會很長而失去其便利性。增多人員設備以達到桃園機場的效率,又常會閒置而提高服務每位旅客的成本。

為了聯外交通,市政府已多花約70億元讓捷運內湖線繞一個大彎進入松山機場;大直內湖往返市區的速度並因而減慢甚多。若民生線再繞道,耗費的成本會更增 高。我們當然也不能忽略對松山機場周邊環境及發展的傷害,以及松山機場夜間須管制飛行而使班機不能早出晚歸所造成的不方便。此外,松山機場與我們的國防 部、空軍總部、海軍總部及全國作戰指揮中心即衡山指揮所,只隔著幾百公尺寬的基隆河,當然有甚大的安全顧慮與成本。

再從整體航空政策的規劃來看,兩岸航線集中在桃園機場,更可讓桃園機場成為重要的轉運中心,而發揮直航更大的效益。早在83年10月15日,本報社論即曾 指出,以我們當時每年一、兩百萬人前往中國大陸的人數,每天都可以有班機直飛中國大陸20個城市。這些航班若大部分集中在桃園機場,很多外國旅客將會選擇 桃園機場做為轉機進出中國大陸的門戶;但把很多班機分到松山機場,這種機會就將縮小。為了方便旅客並發展我國的航空轉運中心,要求中國大陸開放更多直航都 市,這比我們開放所有機場更重要。現在馬先生一口氣開放包括松山在內的七個機場,卻未要求面積比我們大幾百倍的對方開放更多直航都市,似乎反像是讓上海做 我們的中心,實非恰當的策略。

上述分析顯示,松山機場直航的利益不大而代價甚高;而只要改善桃園機場的地面交通,台北市往返桃園機場也可以很方便而不必利用松山機場。除了機場到台北的 捷運已在興建,若我們擴大桃園機場而把相鄰的桃園空軍基地納入,則機場範圍將十分靠近高速鐵路,適當的交通規劃即能使旅客藉高鐵便利地往返台北及其他各 地。由此看來,松山機場直航似非正確的選擇,請慎重檢討這項主張。

【2008/04/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桃園機場要登上轉運中心還要好幾年,我們連A380這種大飛機都沒辦法停,要和香港一拼,得快快建設才行。





台灣破產法 應接軌國際

史凱利:台灣破產法 應接軌國際
國際企業重建協會理事長史凱利(William E.J. Skelly)
圖/記者陳正興攝影

國際企業重建協會理事長史凱利(William E.J. Skelly)昨(24)日指出,台灣未來破產法(之後將改稱債務清理法)修法方向若能與國際歐美國家接軌,預期可吸引更多外資。

國際企業重建協會全球會員超過9,000名,加拿大籍律師的William Skelly是國際企業重建協會第一位非美國籍的理事長。他來台參加台灣企業重建協會主辦的研討會,在會前接受訪問指出,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去年 與今年需重建的公司暴增,2006年美國有61萬7,660家企業重整,2007年增加至85萬912家,次級房貸風暴後加上油價飆漲,讓他膽戰心驚,預 計今年美國重整的企業將突破百萬家。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為何台灣破產法修法會更吸加引外資投資?

答:通常吸引外資有兩種原因,第一是好的投資環境與氣氛,讓外資覺得可以賺到錢。第二,萬一投資失利,外資關心是否可以將錢拿回來。

假設外資投資了幾百萬美元,過了幾年若因經營不善須破產或重建,有些國家的法律對外資拿回資金的限制重重,若有這層顧慮,會讓外資投資打退堂鼓。許多國家 逐漸修訂不合時宜的舊破產法,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同步。未來台灣的破產法若更具有彈性空間,將是吸引外資投資的一項誘因。

問:如何判斷一家企業是否有機會重建?

答:大多數財務出現危機的公司都有機會重生,「時間」是最大的敵人。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協助重整,通常瀕臨倒閉的公司都還有救。如果能夠拯救一家公司避免破產,也能讓員工不會失業。但如果一家企業沒有核心業務,也無法繼續銷售產品,不太適合重整。

問:企業重建協會如何協助企業找出困境重整?最主要影響企業倒閉的原因是什麼?

答:企業破產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負債比太高,二是勞工成本太高。企業重建協會有許多專業律師、銀行家、避險基金、私募基金業者等可提供諮詢,我們會賣掉公司的非核心業務、降低成本,與銀行協商爭取紓困條件。

【2008/04/25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白人是否會大量湧入台灣呢?我想這是其中一個因素,即然經濟日報都已點出來了,我想阿九和老王可以快點著手做吧?

後扁時代之兩岸房市

主題:後扁時代之兩岸房市
時間:2008.03.25
主辦:台北上海菁英俱樂部
講者:蔡為民 上海樓志老闆

  現在大陸為了防止三外人士(省外、境外、國外)賺三差(匯差、房差、利差)實施一連串宏觀調控,一是調高房貸利率到7.5%杜絕當地炒樓團,但若是國外的人借日元、台幣轉人民幣來炒樓無法阻撓,所以現在的上海又對國外一律禁買。而港澳台同胞可以買住宅自用,買商辦就一定要用公司,而且現在連休閒地和飯店都一律禁買。

上海市 面積6600平方公里

目前房市屬於階段性從巔峰往下滑落。這幾年的上海房地產又可從以下的現象來說明,單價是以人民幣/每平方尺來計算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外環 1萬 -> 1萬 -> 2萬 ->說上海話
中環 2萬 -> 3萬 -> 4萬 ->說普通話
內環 3萬 -> 5萬 -> 6萬 ->說English

最近中央建設部長汪光濤說了一句經典名言:「房價是否過高不可輕易論斷!你們都吃過豬肉吧?即然還有人在買豬肉吃,怎麼能說豬肉太貴。同樣的道理,只有有人再繼續買房子,房價就不算太貴。」套用現在各大媒體的房地產廣告還有房價推手彭培業的說法,這是他們的邏輯。但是,汪光濤已經被解職了。

上海的房價已是當地居民年收入的22倍,是全世界中購屋痛苦指數最高的,其原因是在那群講英文,膚色比我們白,年均收入在20萬美元以上的西方人購屋的結果。2007年還有一堆海外的私募基金來上海買大量的商業辦公大樓,更把上海的房價再向上推了一把。現在,連上海的建商也買不起上海的土地使用權了。

台北極有可能重演上海2003年漲到2007年的漲法,現在台北人已經買不起台北房,很有可能再過兩三年後,是所有台北年輕人都只能買到林口、龜山和泰山去。蔡老大提出他的一些想法來對應外來資金:
  1. 國際級房價:就房價來看,上海不是江蘇的上海,不是中國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她的國際級都市地位已然確立,中心區會有國際級的房價起因是外資的湧入。
  2. 拒絕投機性外資,就要思考「如何利用外資,而非被外資所利用」,所以招商起資的同時,更要招商『選』資。
  3. 考從限制外資購置不動產的種類、面積甚至地區做必要限制。
這三項想法,已經在上海2007年底付諸實現,現在90平方尺的建照很難申請了。台北市的房價會昇高,其實很大的原因是豪宅拉抬效應。

重要觀念:
  1. 世界最大的建商是誰?  很令人想不到的…是 中國共產黨
  2. 世界上有那個建商希望房價下跌?不可能,而且建商賺最快錢的方法其實是『賣地』,當然,這也是地方官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所以上海現在還在等著放2009年宣布迪士尼的地點,繼續世博會的熱度炒地皮。
房價已變成全中國居民心中的痛,在溫家寶訪問新加坡時,特別對媒體強調:「說起老百姓的痛苦,我最重視住房問題」利用央視還有其他各大電視台一定接二連三重撥總理外訪的新聞,讓全大陸人明瞭,政府有決心建立住房保障體系。過去的建設部也搖身一變成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立了「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和「廉租住房管理辦法」兩部法來保障居民住的權利。

陸資來台的原因:
  1. 資金避風港:陸股陸房現況太差
  2. 洗錢逃稅的好方法,因為台灣是少數先進國家中,不用公開交易價格的不動產市場
  3. 建立商業據點
  4. 炫耀心態
  5. 政府指示:各地縣級政府要設立辦事處
  6. 台灣房股兩市炒作空間大
大三通對台灣房市的影響:
  1. 提供大陸熱錢洩洪管道
  2. 兩岸之間將形成資本流動的『蹺蹺板效應』
  3. 台北都會區與大陸首善區域之間會形成各種形式價格因素的比較,也就是「性價比」出現。
台商回流的原因:
  1. 撤退:上萬台流總經理回流
  2. 探路:回來看台灣還有無商機?
  3. 擴張:旺旺、康師傅、華明建設都是實例
  4. 投資需求:賺差價或長期持有收租
  5. 置產自用

星期一, 4月 07, 2008

給大陸客看什麼?

中國時報 2008.04.07 
給大陸客看什麼?
廖坤榮

 近日兩岸旅遊業積極規畫與布局兩岸觀光旅遊市場,大陸國家旅遊局也開始規畫大陸人士赴台旅遊的相關政策方案。過去台灣的兩岸政策側重經貿投資管制策略,其政策精神主要在於國家安全考量。其實國家安全與經濟開放並非零和遊戲,兩者也可能是競合關係,重點是要落實公共政策規畫。當前最急迫的觀光政策更是如此。

 香港與澳門經濟的回魂丹,正是大陸觀光客前往港澳地區的消費,台灣對大陸開放,多少可以從港澳經驗得到一些「政策靈感」。此刻大陸旅遊業在北京、上海、廣州正積極推出來台「七天至六天」精華團、「九天八夜」品質團,或是「八千元人民幣」起跳的「經濟團」等,可以預期的,五二○之後大陸來台旅遊團必然有增無減,試問台灣因應大陸來台觀光旅遊的基礎設施足夠嗎?相關服務業都準備好了嗎?

 過去長久以來政府一向比較重視製造業,如:電子、資訊、軟體、生技產業等,並且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對於「科學園區」與「工業區」建設更是不遺餘力;相對而言,卻長期忽視「服務業」的發展,導致台灣服務業不僅距離國際水準仍有一段距離,甚至可能比不上泰國或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即使政府近年不斷推出各種「觀光倍增」計畫,然而其效益顯然不彰。

 在OECD國家,服務業產值佔其GDP比例一向居高不下,顯示服務業是工業先進國家的重要產業,然而台灣雖已具有「OECD」國家的條件,卻由於對服務業的長期忽視,使它幾乎成了地攤業,產值也只達到開發中國家水準。因此如果能夠用心規畫並扶植台灣的「服務業」,必能有效開啟馬蕭新政府落實三通直航的「歷史契機」。

 台灣缺乏歷史古蹟,可列入國際排名的高山大河等觀光景點相當有限,加上物價昂貴,工資成本高,因此許多歐美觀光客在精打細算後,寧可選擇到東南亞國家,也不願到台灣來觀光消費。然而兩岸因有相同的文化根源,飲食、語文與生活習性相近,再加上長時期的敵對疏離,大陸人士對台灣存在相當的好奇與戀慕之心,就如同台灣人對大陸的歷史情懷一樣,因此短期內台灣的觀光產業必然高度仰賴大陸觀光客的挹注。

 在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之前,我們需要擔心的並不是大陸觀光客不來,而是台灣觀光旅遊的基礎建設和服務品質不足。畢竟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要承受日愈增多的大陸觀光客,從旅館到遊覽車,從馬路到停車位,從購物到如廁等問題都需要預先規畫。尤其更要避免台灣旅遊業與大陸觀光客之間發生商業誠信問題。不必要的誤解與負面衝突不僅會影響台灣觀光旅遊的口碑與聲譽,更可能使大陸人民因其「寶島想像」破滅進而對台灣的民主制度卻步與質疑。

 畢竟,近年來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已從敵對走到競爭,尤其是「制度競爭」,而台灣的觀光旅遊品質正是民主政治制度品質的重要指標。為捍衛台灣的制度形象,更為台灣觀光旅遊業的永續經營,交通部應立即檢討並評估台灣因應大陸觀光客來台的基礎設施與經營管理。必要時提出合理的「配額與品質管控」方案,加強商品價格資訊透明化,並且暢通「投訴管道」、嚴懲不道德的商業欺詐行為,以維繫大陸人士對台灣的戀慕之情與旅遊信心。

 對大陸而言,台灣提供的旅遊業品質與台灣民主政治品質有連帶關係,我們應該透過開放陸客的公共政策規畫,與對岸一同分享台灣民主制度的碩果。
(作者為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

來台灣要看什麼?小吃、101、兩蔣的相關景點、還是幽山藍海?其實,大陸人真的很在意這些東西嗎?他們最想來看的是到底台灣人和他們這六十年下來,那裡不一樣

因為我是接待境外的大陸人,這群人是中國最頂尖的知識份子,可能有給我這樣的感受。但內地客何嘗不是想了解這一點呢?眾所皆知台灣的旅遊品質待加強,而我所看見的未來可能是台灣觀光業未來十到二十年的藍圖,還需要大家集思廣益,把屬於台灣真正的旅遊特色發揚出來。

星期日, 4月 06, 2008

我們的機場準備好了嗎

中國時報 2008.03.02 
我們的機場準備好了嗎
張邱驊

 總統選戰倒數,兩組候選人再將兩岸直航議題搬上檯面,針鋒相對。然而,深究兩造內容,實質上大同小異,都未能顧及某些航空運輸最根本的問題。

 筆者認為,若國內六家航空未能在兩岸直航前整併成功,則兩大龍頭華航長榮港澳航線的收益,將大幅減少約四十至六十%;反觀對競爭者國泰港龍所帶來的衝擊,相較之下小如牛毛,遂首應考量國內航空整體發展供需平衡的問題。筆者並非不贊成兩岸直航,而是認為須採取漸進式與對等互惠原則,對我國航空發展較為有利,同時可兼顧我國經濟發展效益。換言之應先以貨運定期航班直航、客運採週末(假日)包機模式,進而全面開放客運定期航線。

 在候選人雙方所提出的方案中,對於大陸航點的選擇,提出每年我國旅客抵達對岸三萬旅次航點,即開放點對點直航。倘若以此觀點出發,輔以航空互惠對等營運的基本原則,則每年旅次低於十萬人次以下的航線,都將因運量不足慘澹賠本經營。因此從旅客需求觀點思量,建議改以旅運量十萬人次作為開放的分野,同時加以考量航線取代性問題,讓苦不堪言的航空業者有春暖花開氣象。而就我方開放航點而言,筆者認為不能全面將國內機場開放為直航機場。以目前國內各機場(含離島)現況,首先就硬體設施而言,除桃園及高雄機場為民用機場外,其餘各機場皆為軍民兩用機場,試問,國防安全何在?

 其次,一個通往境外機場最基本的海關、移民以及檢疫設施,目前除松山、桃園、台中以及高雄可達「待命」條件外,其餘皆令人堪慮。若再就場站腹地而言,如何能將兩岸與國內航線旅客於站內管制區分流亦是一大考驗。對此,民航主管機關應未雨綢繆,審慎預備。此外若從旅運量需求而言,二○○七年小三通市場,整體台南及嘉義機場的需求遠較其他航點低,是否有必要全面開放島內航點,亦須謹慎思量。

 撇開前述問題,還有機場旅客舒適度的議題。以Skytrax國際組織滿分五顆星的評比,亞洲四小龍除我國外,皆被評等為五顆星的等級,而我國桃園國際機場目前卻僅被列等為三顆星,且以目前跑滑道長度、強度及場站設施水準,都無法滿足目前世界最大客機空中巴士A380的基本需求,請問如何與國際接軌?

 再看看中國北京首都機場以及上海浦東機場日前揭幕的新航廈,與其積極增建跑道的作為,我國從二○○二年計畫再計畫,評估再評估的跑滑道整建工程,何時能趕上國際潮流的變化呢?當香港機場旅客可免費於航廈全境內使用寬頻網路,我國旅客卻需自行付費;當各大機場有快速舒適捷運可達市中心,我國還在使用巴士接駁;當他國於機場航廈間廣泛推動列車接駁,我國航站電車卻乏人問津,請問主管機關能不汗顏嗎?

 兩岸直航議題所引發效應極廣,從旅客基本需求、航空公司商業效益到政府航空事業發展之整體規畫,都須縝密思考規畫,絕非政治人物張一張口,就可馬上盲從施行政策。三通雖非航空業的萬靈丹,但卻是我國航空業的強心針,我國民航主管機關似乎也須快馬加鞭,隨著選戰倒數的氛圍,提早研擬未來直航航點方案,預作直航場站的整建規畫以及相關機場聯外交通的計畫,以積極配合兩位準總統政見之實施。

 (作者為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航空管理學博士候選人)

--------------------------
  這些東西都是老K留下來的,阿扁過去八年沒有太大的作為,老K留的爛攤八年後還在,現在回到老K手上,就看老K能否轉變思維做改變囉。

操之過急的直航政策

中國時報 2008.04.06 
操之過急的直航政策
張邱驊

 總統大選選後,國民黨急於兌現競選支票,加速對外宣布兩岸直航的時程以及作法,然而這與航空事務的操作手法迥異,同時過於一廂情願,似乎忘了無論是將該航線定位於國際航線還是兩岸航線,航權談判仍是一個雙方面需取得共識,並基於平等互惠之原則。與現今看守內閣航空政策過於保守無為相較,國民黨新政權則顯得操之過急且過於粗糙。

 筆者百分之百贊成兩岸直航後所帶來的商機與航空交通的便利性,然而須審慎從貨運、客運以及未來對港澳航線的衝擊作一全盤性之規畫,否則將帶領航空業者到另一個危機。就前述談判議題而言,以中國目前官方直航政策而言,其實與我方相同,尚未擬定具體規畫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畫大餅以及業者角力欲霸占市場居多,如果是這樣,航空界所覬覦直航的未來在哪呢?

 回歸規畫面,筆者絲毫未見國民黨提出貨運直航之規畫,然而這卻是關係著航空公司約半數營收的主要命脈,在航權談判上,一般也比客運談判容易。桃園機場連續兩年貨運量衰退,去年更一口氣下滑十萬公噸的逆成長,對甫落成數年的東北角貨運機坪,真是一大諷刺。然而地處全球地理位置不佳的韓國首爾卻攀升到世界第一運量,其根本在於善用中日韓間區域航權,政府與業者通力合作,以合理低價方式一掃日本以及中國華北貨源,因此二○○七年總貨量達到二五五萬公噸,且自二○○四年以來逐年成長近二十萬公噸。若借鏡於韓國案例,未來除須與亞洲鄰國間積極交換貨運航權,並檢視航空貨源之特性──物流快、產品保值性高,如高科技或生鮮產品,選取航點於具生產力及消費力之區位,以活絡市場,如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而侷限於中美開放天空之衝擊,應思考與歐美國家洽談增加內陸貨運航點之可行性,此時正值全球經濟不景氣之時局(尤其美國),唯一極佳之談判時點。

 在客運上,大致上可分為兩方面討論,一為直航需求規畫,另一則為港澳航線轉型。直航需求規畫,在技術上以目前兩岸行之多年的年節包機,相信不至於產生過大的問題。然而在旅次分配上,卻是需要重視的課題,根據中國國家旅遊局資料顯示,二○○七年台胞前往中國總人次為四六三萬人次,其中近四成抵廣東、近三成前往江浙一帶(含上海)、約七至一○%分別前往廈門及北京,其餘為相關旅遊景點如桂林、武夷山、以及黃山機場。從抵達地特性來看,不難發現近七成(每月單向約為三十萬人次)的運量為前往製造業興盛的廣東及江浙,因此可普查台商台灣居住地,按地緣比例適當規畫起迄點,獲取人民便利性以及業者營收雙贏之商機,而非大筆一揮,畫一條線就通。再就配套措施而言,先不就對岸是否開放人民來台旅遊,光本地旅遊包機業務推展,就有待觀光旅遊以及航空業者整合,此模式可參考在歐洲極為盛行包機旅遊的Thomas Cook公司的行銷手法,拓展旅遊業務並改變人民的旅遊特性。

 最後為近來連香港富商李嘉誠都擔心因直航對港澳帶來的巨大衝擊。就航空業而言,港澳航線對於廣州一帶旅客還是具有重要性及取代性,唯在航機派遣上,可能得轉型至中小型客機,以維繫在頻次上的便利性。另外可與港方洽談第五航權事宜,以目前港方至歐洲運量需求(尤其英國每日十餘班各家航空載客率都極高),交換我方至美國西岸運量需求,都是港台航空業者可相互獲利的空間。若能再輔以飛越中國領空的條件,則將較現行由曼谷中轉至歐洲航路,大幅縮短三至四小時,亦拉近雙邊貿易的便利性,以及吸引歐陸旅客來台意願。

 馬準總統的政見並非不可行,也非遙不可及,但是需要縝密的構思,以及考量到旅客的需求。一廂情願的揭露談判底限,只會造成未來溝通上的阻礙。港澳航線的未來,有待新政府宏觀的規畫,才不至於成為另一個因高鐵第四通導致航空營收衰退的案例。而觀光以及中國人民來台政策等配套措施的具體研擬,才是讓直航永續經營的維他命。

 (作者為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航空管理學博士候選人)

-----------------------------------------------
現在還沒看到google map上做出貨運量的mashup,所以不是很了解桃園機場可以和首爾拼到什麼地步。文中所寫的交換航權,我並不很了解是怎麼飛?還要請作者再更詳盡說明一下了。

星期三, 4月 02, 2008

高跟鞋加神奇墊 愛美免受罪



中國時報 2008.04.02 

高跟鞋加神奇墊 愛美免受罪
鍾玉玨/綜合報導

 穿起來婀娜多姿的高跟鞋,向來讓女性又愛又恨。愛的是它性感魅力無法擋,恨的是雙腳宛如接受酷刑。英國名牌Marks&Spencer(馬莎百貨)推出全新設計的高跟鞋,標榜鞋跟再高、走得再遠,腳也不會痛。

 這種高跟鞋的祕訣,在於加了神奇的Insolia鞋墊,分散腳掌承受力。Insolia鞋墊完全不影響鞋子的外觀,可謂時尚與實用的完美結合。

 愛美女性穿了一般的高跟鞋後,重心會前移,身體重量擺在前腳掌。久而久之,輕則長雞眼,重則腳拇趾外翻,甚至造成脊椎側彎。但加裝Insolia鞋墊後,不管穿得再高,也覺得彷彿如履平地。放在足弓與足跟之下的鞋墊,可將重心由前腳掌後移至後腳跟,改善身體平衡,減輕前腳掌的壓力,大幅降低雙腿與下背部不適感。

 這是Insolia技術首次和M&S合作。2008年M&S春裝展上,Per Una、Autograph、Limited Collection等品牌共推出卅五款加了Insolia鞋墊的高跟鞋,每款鞋跟都在四公分以上。

 Insolia發明者鄧寧柏醫師說,女性穿上二吋高跟鞋後,前腳掌壓力比穿平底鞋多六十%;穿上加了Insolia鞋墊的高跟鞋,前腳掌壓力可減到廿二%。

 常幫名人整骨、針灸的醫師崔納說,一勞永逸的辦法是跟高跟鞋說掰掰,或選擇鞋跟不到半吋的高跟鞋。他透露,女性罹患膝蓋關節炎的比例是男性的二倍,高跟鞋難辭其咎。

----------------------------------------------

看了鞋墊發明者的說明。我只想到一個字:錢。發明人在往後至少三年內會有源源不斷的鈔票,但是部份的治療方案如人工膝關節可能會在未來減損生意。眼尖的生意人,大概會去搶獨家代理權吧?

星期二, 4月 01, 2008

外資搶進改變房市結構 台灣房地產變天行情

2008.03.28
《萬寶周刊》李成功
台灣房市過去7年一循環的內需市場結構,正被大舉進入台灣市場的外資改變。根據內政部統計的外國人地權管理數據顯示,外資雲集的臺北市,96年全年度外國 人取得北市建築物所有權面積,達到176,511.91平方公尺,這個數字比95年全年的38,299.56平方公尺,大幅成長360.87%,更是90 年全年171平方公尺的1,032.23倍。這個數據具體反映了外資去年度積極布局台灣,對台灣房地產抱持非常正面的態度。

更重要的是,96年度前11月外國人取得北市建築物所有權面積累計達到88,811.35平方公尺,與全年度的數字相較,可以發現光是96年12月這短短 一個月之間,外國人取得北市建築物所有權面積就高達87,700.56平方公尺,幾乎是96年前11月數字的總和。這代表在97年1月立委選舉之前,外資 就已經看好選後的台灣房市,提前在96年12月全力布局,避免立委選後房價上揚、墊高成本。

最驚人的數字,則是96年全年度外國人「移轉」北市建築物所有權面積84,414.24平方公尺,比95年度全年20,422.98平方公尺成長 313.33%。而且光是96年12月這一個月間,外國人移轉北市建築物所有權面積就高達63,067.42平方公尺,是同年前11月21,346.82 平方公尺的3倍。

96 年12月外國人移轉北市建築物爆出如此驚人的數量,按照資深業者的判斷,背後代表了台灣房市已經出現第二波的外資,逐漸接手由第一波進入台灣房市的外資在 去年第4季釋放出來的物件。這個效應則代表布局台灣的外資買家數量大增,而且有不少外資應該是首次進入台灣市場,才創造了96年12月份外國人「取得」與 「移轉」北市建築物所有權面積兩項數字雙雙飆高的重大變化。

不僅外國人取得臺北市的建築物所有權面積暴增,同期間外國人取得臺北市土地所有權面積也呈現類似的狀況。而且外國人取得臺北市的「建築物」及「土地」這兩類所有權的面積,90年起持續增加,在96年底之前沒有任何衰退的紀錄,背後透露的意義不言而喻。

◆內需結構改變

◇景氣循環重新洗牌

這裡要補充說明的是,92年、93年、94年這幾年外國人取得臺北市土地與建物所有權的面積數字,小於同期間外國人移轉臺北市土地與建物所有權的面積數字 的主要原因,極可能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後,進入國內的大型海外不良資產管理公司,透過標購國內銀行的不良債權並取得許多不動產擔保品,並陸續出脫的影響。

>估計直到95年為止,這些外資都還在陸續出脫這些不良資產。這應該是導致92、93、94等連續三年的外國人取得臺北市土地建物所有權的面積數字,小於同期間外國人移轉臺北市土地與建物所有權的面積數字的主要原因。

從這一點來看,真正看好台灣房市的外資,是從95年起開始大舉進入北市布局。新資金的加入,也改變了台灣房市過去7年一循環的歷史經驗,將為房市帶來革命 性的巨變。因為過去30年來,台灣各都會區房市都是以本地資金為主要買方,衍生了5~7年的房市景氣循環。然而這個以內需資金為主的循環結構,已被大量湧 入的外資打破。

◇立委選後外資大舉湧入

在外資加入並改變本地房市結構之後,未來台灣房市的景氣會出現何種循環結構,再也不能以過去內資為主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基礎。世邦魏理仕投資部經理鄭維穎 表示,立委選戰結束後,跨國的仲介商接到很多香港背景的上市公司與海外富豪們合組的投資公司來電詢問台灣房地產市場訊息,同時也非常積極來台灣考察,甚至 香港許多來台買樓的客戶不介意追價,這些都是立委選後的新變化!

鄭維穎指出,其實從去年第4季開始,許多國家的投資基金對台灣地產市場越來越有興趣,可以說許多外資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想了解台灣房市的投資潛力。至於吸 引這些資金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大陸市場宏觀調控,導致外資買進意願降低;而印度、香港、日本等地的房地產價格已經明顯上揚,墊高了投資成本;歐美市場仍困 在次貸問題,目前也不宜投資。

相對之下,台灣不動產顯得便宜,也值得買進,首次被多外資列入買進的考慮名單之中。尤其許多以「大中華經濟圈」為投資主體的海外基金,在評估現階段不宜投 入中國之後,紛紛開始重視台灣房地產市場的潛力。鄭維穎自己在立委選後,就密集接待之前完全沒來過台灣的客戶,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外資布局 範圍逐漸擴大

至於外資來台布局不動產的方向,這三年來也出現微妙的轉變。鄭維穎表示,2005年之前,外資只會看台北市的資產,以及考慮買進NPL(銀行壞帳衍生的不 良資產債權)。直到2006年,由里昂集團買進台北市的一個大案子之後,外資就開始陸續敲進包括桃竹地區的醫院、台中市的百貨賣場,而且大多採取「售後回 租」的方式。

此外,布局的產品類別與地理位置,也開始改變與擴散。從2008年起,包括物流中心 (Industrial)、旅館(Hotel)、商場(Retail)等「3L」,成為外資最看好的三種不動產。其中,想要投資商場的外資買家,不再只考 慮採用售後回租方式,還會考慮介入進行經營,擺脫過去只想當房東、收租金的策略,準備更積極的參與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經營。

在報酬率方面,鄭維穎表示,外資考慮的資產增值幅度,最低要15%,通常希望有20%,是投資的基本礎要求。而外資期待的租金報酬率,則因地區變化有所不 同,例如外資目前對北市中心的商用不動產的毛租金報酬率要求要有4~4.5%,對於內湖等區域的毛租金報酬率希望有5%以上。

而對其他地區的要求更高,例如對台北縣的商場毛租金報酬率要求5.5%,對桃園的工業用不動產毛租金報酬率要求達到6%。基本上,位置越偏僻,要求的租金報酬率就會越高。

此外,外資買進不動產時,通常會希望一次買下一整棟,或者能取得絕大多數的權利,以便於日後好管理。目前部份外資也考慮買下C級辦公樓進行整棟裝修,這也是過去少見的案例。

還可以注意的外資買家,就是立委選後積極來台布局的「香港炒樓團」。按照鄭維穎的觀察,這些香港買家最喜愛的產品,包括A級辦公大樓與精華區段店面,而且香港買家基本上並不會選擇投入資金裝修,大多選擇等待幾個月後就加價賣出。

◆景氣持續看多

◇無泡沫化疑慮

對於房市景氣是否已經有泡沫化的問題,鄭維穎表示目前台灣經濟並沒有過熱現象,加上民眾普遍保守、不敢亂花錢,在這樣的環境裡,房地產不容易出現泡沫問 題。未來如果連續幾年經濟持續成長,加上低利率、民間消費暢旺的情況,出現民間資金大量投入房市帶動房地產飆漲時,才真的要考慮房市泡沫化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台灣的經濟體質其實是很健康的。鄭維穎表示,從北市的內科園區過去7~8年大量興建的高級廠辦大樓總量達到65萬坪,幾乎都被市場消化掉,就 可以看出市場上持續出現需求,不然這麼龐大的供給量無法順利去化,也顯示台灣經濟體質沒問題。至於內需市場不振,應該是信心不足所致。

鄭維穎總結說,由於台灣不動產市場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大漲的走勢,即使從2004年上漲到現在,住宅市場價格在立委選前一度盤整,他也不認為會有泡沫化的問題,整體來看,台灣房市無論是住宅或者商用不動產,比起立委選前的行情,都還有上漲的空間。

《萬寶周刊》李成功

----------------------------------

Robert是我的友人,據他表示,所謂的港資,也不過是一億至兩億台幣實力的投客而已。但也說明一些香港人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