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月 23, 2003

旅途中的美食—甜美的異國料理感想

主題:旅途中的美食甜美的異國料理感想
時間:2003419(六)下午300 pm
地點: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台北市北平東路301F 02-55581492
主辦:V1492旅行與閱讀俱樂部
協辦:智邦生活館

  看到這玩意,我心中就想「好吧,反正星期六要休息,就去聽一聽,看有什麼好吃的!」平常有訂yilan的電子報,每次看每次吞口水,這次要順便看看本尊長什麼樣。

  到了現場,有好喝的紅茶,還有一些小餅乾小蛋糕,這些我就不客氣給它夾一夾啦,拿著一個都是可愛大象圖案的杯子,靜靜看著工作人員給我們的中心簡介,羅文嘉還真厲害,把這空間搞得一點政治味都沒有,只有櫃台後面那五個綠色的大字在提醒訪客這是緣營的大本部。

  開場後,Yilan就開始述說她從美食觀察到各國的風土民情,把我這個商業神經敏感的耳朵給拉長了起來。

  Yilan剛參加完在意大利舉辦,維期十八天,要品完三千個產地的酒,還要逛一些園子的世界第二大的葡萄酒展,星期五才回到台北。她說她感冒了,但我倒覺得她還精神奕奕啊!但聽到每三分鐘要品完一種酒,我覺得這可能是某種酷刑,舌頭不會麻掉嗎?

   Yilan說到最輕鬆的旅行是跟團、其次是自助背包旅行,而她這種主題偏執狂專注旅行是最累的,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這我可很認同,我去佛羅倫斯就在 研究聖十字教堂裡的「先人」光看這些先人的介紹就花了我快一個上午,可惜我沒有像她那樣做紀錄,現在最有印象的就只剩偉大的先生和伽先生還有現代銀行的 始祖梅地契,所以只要夠有錢,科學成就夠好,藝術成就夠偉大,就可以埋在那裡。

  我們先來談談法國這個講究美食的地方。法國是一個很浪 漫的地方,這裡的人異常地注重飲食,肉專賣店,菜專賣店、醬料料專賣店、香料專賣店、茶專賣店、 咖啡專賣店……族多不及備載,注意喔,是專賣店不是小攤位喔。主婦們每天都會去這些店選購,店主對每一樣東西的產地、品種、怎麼種或吃什麼東西都知之甚 詳,驚人的是還會告訴買主要用什麼方式來料理這塊食材,要配什麼醬料、怎麼烹飪都會詳盡告知。產地的AOC認證是非常鑽牛角尖的,包括品種,種植和飼養方 式,要多久時間才能收成或屠宰都有一份規定的數字,要按表操課的。我猜可能是農業保護政策,但會後Yilan告訴我這是用來保護傳統,免得本地種被外來種 或科學怪人種給取代掉(基因作物戲稱為franken food,源由是Frankenstien科學科怪人),台灣農委會應該要好好參考一下。

   先從藍帶的中間巴黎談起吧。法國人吃飯是出了名的久,可以從晚上八點吃到凌晨一點,而且有很多規矩,一堆刀一堆叉加一堆小湯匙,每個餐具都有獨特的用 途吧,菜就像一件藝術品一樣,每個食材都有衝突矛盾之處,但排在一起就是一件藝術品,說起來那些法國菜都有些像一幅畫,而且餐廳的氣氛很好,還會花蠻多時 間跟侍者溝通聊天,想必侍者對這些菜的內容也是瞭若指掌吧。我想餐廳本來就不只是賣食物,還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常看到指南介紹誰誰誰在那家的餐廳完成 了什麼東西,讓一間館子充滿了歷史人文氣息。

  為什麼法國人這麼浪漫呢?也許是很注重那些小小環節吧,細膩的心思造就出驚人的美食還有藝術創作,對於感官享受的經驗比起美國人在深入的多,算是很貼心的民族。讓我想起羅浮宮和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新舊間的衝突帶給遊客心理那種震撼。

   再往西南到伊比利半島。西班牙人是個講究簡單的民族,罐頭和瓶子充斥在餐桌上,只要是食物,都可以裝在裡面,隨時拿出來食用。當地的Topas是西班 牙人社交活動的一環,下了班上班族都到這裡聊天打屁,吃的東西就是從一塊蓋著棉布的肉上不停地削下來,再配上只撒上調味料的其他食材,簡單豐富的一餐就這 樣出來了。我記得Discovery有介紹過在南西班牙的海邊有一種大鐵鍋的炒飯,有蜆、雞肉、咖哩、生菜、一桶生米,要炒很簡單,就是把這些材料全部倒 下去開始和一和,悶一下然後開始拿大鏟子炒,中國人會先把蠻些東西弄都差不多才開始炒,他們是一開始就這樣做,程序很簡單,而且吃東西也沒那麼多刀叉瓢 匙,一個盤子什麼都裝。是否跟阿拉統治八百年有關係就不得而知,這也印證拉丁人的隨性樂天的性格。

  離開西班牙到西方文明的重心羅馬。 意大利是一個比西班牙人講究一些,但不如法國人那般細緻,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民族。但也要注意他們的餐廳前菜、開胃 酒、主菜、甜點不可單點,不然會被白眼喔!Yilan是很推薦Balsamic Vinegar,只要一滴,就可以享受那濃郁帶地中海葡萄香,她說她現在都用草莓來沾這種醋,香氣十足。這種醋我上來網一查,哇塞!竟然有100年以上 醋,可是價格也實在太扯了,100毫升要175美元,不過若像Yilan說的可以五六年才吃完那也算划算啦。

  往西歐邊陲越過英吉利海 峽,來到倫敦這個國際大城,各國料理群聚一堂,連中國餐廳都裝潢得非常漂亮,儼然變成高級時尚之流出入的場所。除了中國餐館以 外,泰國菜、越南菜、印象菜都有這種傾向,Yilan認為這是倫敦人對新事物有開放心胸,接受力也強。我想這可能是歷史造成的吧,英國有過那麼多殖民地, 所以新鮮事物變得習以為常。

  飛到日本這個島國,才知道什麼叫做極簡主義。日本人是天生就喜歡簡單的東西,料理東西軍裡,做得最簡單的 通常一定會贏。日式料理有一套很深的極簡哲學 在裡頭,可以與最近的建築風格呼應,早先物質條件不好,家徒四壁,沒啥裝潢,空空如也。可是當物質條件好了,就開始巴洛克啦、歌德式的線條美,院子裡還要 有雕象,上網去看美國人的大豪宅就知道了。現在物質已太過剩,人又開始往簡單的方向,還取個極簡主義這個新名詞,君不見有些漂亮的餐廳只用一張布來做分 隔。日式料理很特別就是處理程序都很簡單,可是每一個程序都要花很多功夫來學,江太的壽司把這裡頭的功夫描寫得很深入,日本人是那種要簡單但也要完美的民 族。

  向南飛到香港,歷經英國、日本再回到英國,最後鄧小平逼柴契爾歸還。而且地理位置特殊,東南亞的影響力比台灣還明顯。最令人深刻 的是香港的茶餐廳,裡 頭的菜單是中文,可是台灣人都看不懂,什麼多士(吐司)、奶油起多士(沾奶油的吐司)、西檸(可樂)、公仔麵(速食麵)把外來食物給在地化了。

   最後到南半球的紐西蘭,他們的美食也很多元,把所有的食物都溶入到菜單裡了,一個餐館裡會有泰式三明治、日式的烏龍麵、印度的咖哩飯這在其他地方好 像不會發生,而紐西蘭人確很包容這些異質文化。他們很注重食物的純淨,Yilan說不管是青菜還是水果,就是可以吃到自然的甜味,歐美現在流行的有機農作 法,其實他們早就在做了,一個紐西蘭告訴她:「放棄進步的生產方式,是追求純淨的代價。」台灣的農業應該好好省思。

  最後,我把Yilan的網站列出來www.yilan.com.tw,她提到一些書,給喜歡旅遊和美食的人一些參考-看不見的城市、油炸法國、週日的午宴。

星期日, 4月 13, 2003

南方朔「航向未來的過去─經典的閱讀」感想

2003-04-12

  今天下午去參加大塊文化辦的「書房漫遊」-閱讀系列,請到有名的南方朔先生來主講。我還不知道他是生物出身的,而且還是教改委員的成員,當年教改提出 只改大學教育,要學生的通識唸中西文化古代各類的經典,想當然爾這類言論是不被接受的,所以他就被請出來了。

   整個分享的重點與我這幾年的想法不謀而合,教科書寫得太切割,太段落化。其實一門學問在發展是有很多過程的,而西方人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他們在教科 書裡不寫,而我們就囫圇吞棗地抄回來,卻不知道那「理所當然」是整個思想體系的最基礎。唸西方的哲學要先讀神學,要唸生物學要先看物種原始,要了解心理學 要看夢的解析等等。他還提到西方民主政治演變,是有很大的過程的,以往國會是會流血的地方,台灣的議會其實是不錯了。而美國在一百多年前某位總統上任時 無法任命任何官員,因為這些官位都已經「賣」掉了,看來台灣的賄選只算小屋見大屋。可是這些過程並沒出現在教科書內,難怪老是讚歎西方人。

   有 一些令人難過的是自1841年後中國人就不太深研漢學了,一切向西看齊,反而一世紀來西方的漢學如火如涂的發展,舉出史景遷的例子,讓我們這些愛書 人臉上有些無光,一個外國人可以觀察中國如此入微,怎麼會他來寫我們的現代史呢?還要翻譯回來台灣賣?大陸和台灣的漢學者腦袋有什麼問題嗎?另一個例子是 栗山茂久著作的身體的語言,這關係中西兩民族的哲學體系,為什麼西方會以解剖為主,而東方會用氣和脈,完全是哲學的不同。同樣的大陸和台灣都沒人寫的出 來,竟被日本人搞出來。只能說祖先的東西應該要好好傳承才是,今天我才知道成語的出處泰半是來自詩經與尚書。

  還談到金庸的小說算不算 經典,甚 至弘兼憲史的漫畫是否為經典,人生苦短,每年二十萬個書名(德國六萬,美英五萬,台灣三萬加上其他拉哩拉喳)實在很難 窮其一生讀畢。我很願意相信南先生所說,閱讀可提升人的階級這回事,尤其他提到愛讀文學哲學史學的人在工作上的企畫力和延深的管理能力較之其他的人,確實 印證思維較為周全。

  我想起十一年前進大學時,那時花錢買的書很多都是科普的玩意,大部份是天下和時報出的,後來發現圖書館一定會有, 我就賣掉 不少庫存,只留費曼先生和霍 茨先生,說到這兒才氣,去年在台大對面的書店看到費先生的手稿複本,手上沒卡沒提款卡,結果趕回家領錢,一到書店才發現不知那位「識貨的」把他買走了。大 二時去書店逛時翻到「微軟小霸王」這本最早寫Gates的傳記,讓我好震撼,38歲的全球單身首富?那時侯就開始注意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而企業傳記開 始爬上我的書架,小鬼頭天真地想跟Gates一樣。這麼多年下來,每次看這些大師所著的管理書,一開始都只是看他們的結果:原來企業要這樣做,但後來我開 始思考這些人寫作和分析的邏輯是那裡來的。想要找出那些根源,但一直不知如何著手,而今天的講座,算給了我一個指引:西方的根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 多德和聖經;而我們的根在那呢?一本書「易經」,可惜台灣的教育沒有把這些東西列進去,我們才一直學人家的皮毛。

  不知看倌的閱讀經驗如何?

星期六, 4月 05, 2003

台灣的保險公司

  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行業,業務員老是說什麼安全啦、保障啦一大堆天花亂墜的鬼話。有幾個業務員真的知道他/她在賣什麼東西給客戶呢?99.99%的業務在幫保險公司合法搶劫而不自知。當然,這要怪幾個人,一是立委,二是金融三大家族,三是扁。

  先說立委,不立法保障消費者,讓保險公司老可以「未告知」來不賠客戶。在美國這個有「懲罰性賠償」的壓力下,除非客戶是未告知病歷,除此之外是很有可能被引用「懲罰性賠償」當作故意欺瞞的處罰,各位可以去看看造雨人就了解這個法的威力。

   再說三大家族,把錢集合起來聯手炒地皮,賺到不可思議的市值,還有不可思議的資產,這就很吊詭,歐美的保險公司這麼久還不見得可以炒得動地皮,為什麼 他們三家可以呢?答案在於保費的結構。「人身保險費率結構」 寫得很明 白,二十年期的生死合險也就是一般的儲蓄險,附加保費(營業費用)不得超過總保費的29%,我想看倌大概搞不清楚什麼意思,我來解釋一下,就是如果今天你 保了隨便一家公司的儲蓄險,買了一個二十年的商品,每年繳10萬元,保險公司可以「每年」扣2.9萬作為處理這張保單的營運費用如業務員獎金、辦公室租 金、助理、內部行政等。所以當你繳了20年共200萬,保險公司已扣了58萬當作他的營業費用,再來才是你那所剩142萬分年滋息的結果,當年這條法是 保護剛起步的保險公司,因為早年保險公司規模實在太小,不這麼做養不起員工算情有可原。可是二十年前的保險公司已算大型企業,卻還是這樣收錢未免太過份, 現在最大的那家一年收的錢數百億,光是這法定的29%就可以達到百億還有餘之譜,太可惡了吧,那些員工要百億有餘才養的起?要那麼多辦公室?那麼多助理? 真的嗎?有花那麼多錢嗎?把你的保單拿出來吧,為什麼預定利率8%的商品在二十年的那一日複利計算只有3-4%的累積而已呢?就是這筆錢被扣掉了,這種保 險值得推薦嗎?值得購買嗎?

  個人常接觸到香港來的broker,有一次看到最令人不平的東西,香港的平均壽命比我們低,在同樣利率下 的保費只有我們的1/3有些更低,還是同一家 公司的商品,這是什麼世界啊?難怪外商拼了命要來台灣設分公司,太好A了,政府保護這三大家族還有自己那爛的要命的中央信託局不惜犧牲全民的利益,而現任 的執政黨是最反對這黨事的,可是選上了就開始想怎麼分錢,完全無視當年在野追求的社會公平。

  最後說到扁,個人看到八十二會期第42 關係文書,讓我永遠不會再投阿扁的票,大家可以去查查現任的內政部長還有總統夫人在上面說什麼,結果他們當選 以後,還繼續保護他們口中的「保險特權」「超級暴利家族」「不可全面開放保險市場」我可不認為三大家族在全面開放市場會面臨問題,畢竟他們在台灣深耕已 久,而且這樣才能帶動良性競爭,看看那蕞爾小港,壽險二百家、產險百來家、銀行百來家、投信二百家金融服務業滿天繁星,每一家莫不渾身解數,壓低成本, 提昇服務品質,那一家像我們這裡不管客戶死活。

  政府就是怕錢被外商給搶走,但是如果沒有全面競爭,讓這個行業走到最極端,憑什麼成為 亞太金融中心,大前研一說過台灣最大的優勢在於英語、日語和漢語,這個寶島可以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我認為這三大家族已可以面對國際級的挑戰,從最近的動作可以看得出來,陳聖德不就選其中之一站台了嗎?他們羽 翼已豐,那需要政府保護,應該讓外商享有和本國完全相同的條件,讓他們短兵相接,這才能刺激這些家族更進步,如果他們受不了,自然會被股東轟下來,有必要保護他們到這種地步嗎?阿扁啊!蔡宏圖這個同學比那些投你票的選民還有價值嗎?